image.png

7月13日,以“新时代幼儿园评价能力建设”为主题的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通过线上的方式圆满举办,本次会议邀请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区共12位领导、专家、知名园长参会,分享不同角度、不同地区在幼儿园评价能力建设的思考和经验,共同探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有效路径。来自全国各地的园长、教师、幼教同仁约3.5万人通过线上形式观看了此次会议。

自《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后,幼儿园如何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哪些内容?成为了幼儿园各位园长及老师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次会议正是通过共聚、共享、共议,聚焦幼儿园评价能力建设这一话题,交流探索幼儿园评价能力建设的内容及有效方法。

本次会议持续一天,主要包含三项会议议程,首先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云生进行致辞,刘院长对于本次会议主题高度认可,并提出了评价的全息性、育人性、脆弱性的特点,强调评价的重要性,认为评价能力是进行评价的重要基础,倡导所有参会学习交流的幼教同仁携手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

第二项议程主要为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黄瑾老师针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解读与落实作主旨报告,对于评估指南的背景、要求和重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特别强调了落实与实施的三个要点: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确立正确的办公方向和价值导向;2.坚持儿童为本、聚焦活动过程,促进幼儿主动学习;3.确立“以评促建”的价值位,优化评估方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杨晓萍老师针对《幼儿园课程评价能力建设》作主旨报告,针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作用、特点、主客体、标准、取向、原则、程序、展望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享,并特别强调以儿童为本的课程评价取向,强调课程评价应从关注质量,转向关注幼儿和教师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昊老师做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自我评估三种形态的价值辨析与实践探寻》的主旨报告,分别介绍了外驱式、周期式、渗入式三种自我评估形态的内涵,还深入辨析了它们各自的价值,特别强调了周期式、渗入式自我评估的优势及有效性,并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对幼儿园如何开展周期式、渗入式自我评价的实践路径,提出努力方向和具体建议。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胡方院长针对《保教质量评价落地实施的重庆思考》做出分享,讲述了重庆在2021年使用SPR监测体系针对41个区县、6800所幼儿园、137个维度进行三位一体质量监测情况,并分享了在《评估指南》发布后,重庆结合《评估指南》形成了《重庆市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实施方案》(讨论稿)等相关探索思路。

第三项议程主要为经验分享。

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刘莉、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彭迎春、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园长温剑青、成都市金牛区第二幼儿园执行园长李瑾、重庆市南岸区学前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及南岸区新城幼集团总园长马玉分别进行实践经验分享。

刘莉老师主要从幼儿发展评估的实践方面进行分享,介绍了多样化的幼儿发展观察评价及幼儿发展观察评价的一些发现;张俊园长分享了鹤琴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嵌入式的观察评价,并分享了鹤琴幼儿园自制的《儿童观察评估指引》实践经验;彭迎春园长分享了自己幼儿园使用CLASS系统提升保教工作质量的方法;温剑青园长则从安庆幼儿园的实践中选取大量案例,分享了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李瑾园长从“儿童为本的课程质量评价”和“教师为本的教研质量评价”,分享了“诊断——反思——改进”闭环的评价机制;马玉园长分享了新城幼教集团幼儿幸福状态评估的探索。

最后由重庆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李传英博士进行本次公益讲座的总结。李老师提到本次会议既有学前教育领域知名的专家,又有一线的园长,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的思考和探索,整个研讨会所有的内容都体现了鲜明的以儿童为本的立场,展示了目前最新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观念,强调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涉及到多样的评价工具,且都十分落地,为参会老师提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的新思路。

论坛结束,参会教师反馈非常好。本次大会为国内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园长、教师、幼教同仁们搭建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回溯了“立德树人”的评价改革育人初心,厘清了“儿童为本”的评价改革价值取向,明晰了“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评价改革发展方向,对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落实与实施有重要意义。